農歷七月十五是傳統節(jié)日中元節(jié)。古人以正月十五為天官生日,故定為上元節(jié)(即元宵),七月十五為地官生日,故定為中元節(jié),以十月十五為水官生日,故定為下元節(jié)。
到后來,民間又流傳七月十五地府開門放鬼魂的傳說,于是中元節(jié)漸漸有了“鬼節(jié)”的意味。而在湖南,不同地方過七月半都有不同的習俗,如祭祖、放燈等。
夜幕降臨,長沙湘江邊每隔一段距離就能看到一點一點的火焰,遠遠望去就像是漁火。農歷七月十三,離“七月半”還有兩天,各家各戶已經在為去世的親人燒包祭祀了。在湖南,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風俗,祭祖、看戲、放河燈,這是一個盛大的節(jié)日。
86歲老人親自包香燭錢紙
86歲的老人儲壽生,每年到了這個日子總會操持一番。親自買香燭錢紙,一一包好,再在包封上一筆一畫地寫上已故親人的名字,數十個包封一寫就是整整一下午。儲壽生眼不花、手不抖,對于他來說,這是一件特別莊重且有儀式感的事情。
從儲壽生小時候記事起,每年臨近農歷七月十五這天,家里都要這樣過,而且祖祖輩輩一直延續(xù)著這個節(jié)日。這,家家都要祭祀祖先,有些還要舉行家宴,隆重程度不亞于清明節(jié)祭祀。
祭祀祖先是中元節(jié)的一大主題,對于老長沙人來說,接先人有新老之分,祭祀程序各有不同。文史專家陳先樞介紹,如先輩死于去年七月半以后,要早迎接,稱“迎新客”。七月初十開始,接舊死的人,家家焚香燃炮,有的在門外跪拜“接祖宗”,叫“接老客”。
接祖要焚香燃炮,有的將神龕上的祖宗牌位請下,置于堂上,一日三餐盛宴供奉。每到七月十四日或十五日晚,在門外焚香燃炮,同時“燒包”(也叫“薦包”),即用錫箔制作金、銀錠和紙折的冥箱、冥衣等,封包火化,以供列祖列宗冥中受用。
80后妹子祭祖還是很重要的
對于年輕人來說,中元節(jié)也不算是一個陌生的節(jié)日。80后寧鄉(xiāng)妹子趙涵,對祖先的記憶似乎都是在中元節(jié)完成的。每年,家族里都會祭祖。今年工作忙,趙涵沒能參加,感到特別遺憾。
“雖然我不太懂中元節(jié)的含義,但覺得祭祖還是很重要的?!壁w涵說,在她小時候,祭祖時家里大人會講祖先的故事。伴隨著當時的環(huán)境,紙錢的味道,她覺得既陰森可怕,又很神圣,讓人充滿敬畏。那時她和家人去空曠的田野,未燃盡的紙錢偶爾被風吹走,老人說,不必驚慌。老人念著先人的名字,小孩子們虔誠地看著火光。
昨天,趙涵發(fā)現,走到哪里都有垃圾堆里燒東西的味道,后來才明白是鬼節(jié)快到了。對此,她唏噓不已,城市里空間逼仄,沒有合適的地方祭祖,只能在垃圾堆旁邊燒紙,卻缺少了那種莊嚴的感覺。
90后小伙一日三餐都加飯菜
90后邵陽人陳偉說,他們那里過中元節(jié)一般提前半個月就開始準備祭祀了。一日三餐開始加碗筷,凳子,吃飯前都要貢飯(一般盛一小碗飯),這半個月要做很多好菜,寓意家中長輩從陰間回到陽間,跟親人團聚。
另外,提前一周準備錢紙(有銅錢印的黃色紙),有些人家會買些紙疊成的衣服鞋子,還有的會買紙屋。手巧的就自己買紙疊金元寶,疊幾麻袋,越多越好,讓去世的長輩能感知到孝心……
這些東西都要用紙封起來,做成四四方方的包,中間要寫上晚輩的名字。女子出嫁后,娘家有長輩去世了,就得趕在中元節(jié)前三天將這些東西送到娘家。這些準備好的紙錢、金元寶等都在中元節(jié)那天晚上找個隱蔽的角落燒掉,邊燒邊喊名字,然后放鞭炮,寓意送這些先人“回家”。
中元節(jié):與春節(jié)并列的傳統節(jié)日
文史專家陳先樞介紹,中元節(jié)是傳統的七大節(jié)日之一,與春節(jié)、元宵、清明、端午、中秋并列。它是一個宗教色彩很濃,且與佛教、道教均有關的傳統節(jié)日。
中元節(jié)也稱祖宗節(jié),是一個大規(guī)模的祭祖節(jié)日,其源可上溯至梁武帝時的“盂蘭盆會”,有目連救母的故事相傳。相傳目連為救出置身餓鬼群中的母親而特設“盂蘭盆會”,以供奉十方眾僧。
素來“信巫鬼,重淫祀”的湘楚民眾在這個節(jié)日的祭祀活動沿襲不斷。民間傳說,七月初一至十五日,為閻王開鬼門關之期。陰間鬼魂悉回陽間享受祭祀,俗語云:“七月半,鬼亂竄。”故湘俗多于此期間接祖先回家享受祭祀。
清嘉慶《長沙縣志》載:“初十至十五日,名中元。設羹飯、酒食,盛列幾筵,以祀其先,剪紙為衣,鑿楮錢焚之,名曰薦祖。城市喧鬧之處,或誦經獻燭,施賑孤魂甶子,謂之盂蘭會?!?
中元節(jié)部分習俗
迎新客
先輩死于去年七月半以后,要早迎接,稱“迎新客”。
接老客
七月初十開始,接舊死的人,家家焚香燃炮,有的在門外跪拜“接祖宗”,叫“接老客”。
焚香燃炮
每到七月十四日或十五日晚,在門外焚香燃炮,同時“燒包”(也叫“薦包”)。
看完小編的介紹之后,現在你知道中元節(jié)的習俗了吧!就是七月半了,趕緊來看看吧!